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> 新闻动态 >> 行业动态
新闻动态

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——玛沁县绿色发展纪实
查看:1678  发稿日期:2023-02-14 09:59:21


2018-04-16 青海鑫祥环境治理工程有限公司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近年来,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立足新起点,践行新思路,坚持节约优先、保护优先、自然恢复为主,不断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、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,通过龙头拉动、基地带动、品牌推动,逐步发展壮大绿色优势产业,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。

玛沁地处青藏高原腹地,三江源生态保护区核心地带,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区。一直以来,受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制约,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,资源开发依赖程度强,草原沙化退化、水土流失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等问题突出,成为制约玛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“瓶颈”,面临着如何在加快发展中保护好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,面临着保护生态安全屏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双重压力。玛沁县委、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,牢固树立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的五大发展理念,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绿色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,把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融入到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过程,着力探索构建基层党建与绿色发展“双赢”新格局。以无职党员设岗定责、开展“晒成绩、亮承诺、作表率”主题党日活动、基层党建巡回工作制度为抓手,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绿色发展信念,凝聚绿色发展共识。

玛沁拥有非常丰富的草场、森林、湿地和清洁能源,绿色资源富集,生态资产巨大。加之文化多元融合,人文资源厚重。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引导和培育,已经具有一定的绿色发展产业基础,现代农牧业和文化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,产业结构更趋合理,表现出以绿色优势产业主导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,培育绿色循环低碳的产业体系潜力巨大。牢牢抓住国家支持青海藏区加快发展、深入推进省委省政府《关于加快果洛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》和对口支援果洛工作等重大契机,玛沁县在国家和省上更多特殊政策项目支持下迎来了空前机遇,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空间领域,丰富了“十三五”全县发展的战略内涵。选对路子才是关键。为此,玛沁县以“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”来谋划和审视县域经济发展,将生态保护工程、生态文明建设、培育高原特色产业纳入县委“1357”发展思路,先后编制《玛沁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》《阿尼玛卿国家地质公园》等一批规划和方案,并相继获得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批复,为玛沁县推动绿色发展、实现绿色崛起抢占先机、积累经验,提供强力支撑。

玛沁县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全县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社会建设全过程,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持续用力,“生态玛沁”建设步伐持续加快,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持续强化。玛沁县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“党政同责”“一岗双责”,充分吸取中央关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《通报》的经验教训,坚定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,严格执行《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(试行)》《实施细则(试行)》和《玛沁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(试行)》,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,层层传导压力,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落到实处。编制出台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,编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,确定全县境内禁止开发区面积5753.2平方千米,占全县国土面积的42.9%;限制开发区面积7646.7平方千米,占全县国土面积的57.1%,全面落实较为严格的生态保护责任监管机制,基本建立起生态文明监管、考核和责任追究体系。同时,建立健全了州、县环境监管网格体系,划分一级网格1个、二级网格8个、三级网格39个,实现了对辖区环境区域全方位、全覆盖、无缝隙管理。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扎实推进。实施投资4325万元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,完成黑土滩综合治理6万亩,封沙育草5万亩,防治草原毛虫39万亩;实施投资1960万元的退牧还草工程,完成退化草原改良5万亩,毒杂草治理2万亩,草原休牧围栏25万亩,划区轮牧围栏15万亩,退化草场治理率为8.11%,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66.93%。完成投资2299.78万元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,落实林地湿地生态管护员939名(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13名);完成投资2668.7万元的重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项目,落实管护人员562名(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3名);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控1万亩,完成率100%;投资100万元完成人工造林3974株,完成率100%。年内发放草原生态保护补奖资金7705.4万元,公益林补偿和天然林保护资金4156.2万元。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。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全县年度目标考核范畴,以《玛沁县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实施意见》为抓手,以全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为重点,大力督导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,筹措资金实施城镇村庄周边、公路沿线主要沙石料场和工程取料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,治理砂料场11处,恢复种草426.6亩,23项全省环境督察问题和8项中央环保督察组移交的信访举报件全部完成整改工作,并经省州验收。制定出台《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》,持续加大对燃煤锅炉、储煤场、采矿(砂)场等二次扬尘污染源、城镇露天垃圾焚烧污染防治的监管,完成26座燃煤锅炉脱硫除尘技术改造,80家废弃机油产生单位实现了规范化处置,县域空气质量明显提高。县域水质监测均达到Ⅱ类以上,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指标范围之内。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制责任体系,分级分段设立河流198条,确定三级河长107名,细化河长制工作方案,研究制定7项管理制度并逐项督导落实,河道防护治理工作扎实推进

全县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发展实践,以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为重点,算绿色账、走绿色路、打绿色牌,坚持做大做强生态畜牧业,培育壮大特色产业,扶持生态文化旅游产业、中藏药业、民族手工业等优势产业,打通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转换通道,聚集绿色财富。“生态+特色产业”——着力推进特色产业的谋划与实施,大力实施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产业化“六项工程”,投资新建生态农牧业生产基地3个和休闲观光农牧业基地1个;着力实施品牌战略,格桑花公司酸奶和下大武白藏羊羊肉被认证为有机产品,在全省市场占有份额日趋扩大;积极引导农牧业专业合作社与“金草原”等肉奶加工企业进行产业链接,部分合作社供产销“一条龙”产业体系初步形成,生态畜牧产业效益进一步凸显,年内实现农牧业增加值2.11亿元,同比增长4.8%;扶持石雕、民族服饰、手工艺品等特色文化产业,实现销售收入631.8万元。

“生态+旅游产业”——充分挖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、民族文化资源,探索实施具有玛沁特色的“旅游+”战略,鼓励引导农牧民通过开办“牧人之家”“藏家乐”等旅游新业态,更好地将生态潜力转化为绿色财富“蛋糕”,使生态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。2017年投资1884万元实施了永宝山藏家乐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,提升了县域旅游接待服务水平。成功举办第三届青海•玛沁阿尼玛卿转山文化旅游节暨极限越野赛,探索打造出“文化+赛事+旅游”模式的高原生态文化旅游品牌,效益逐步显现。2017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.05万人次,实现收入1.02亿元,较上年增长27.5%。

“生态+互联网产业”——在全州率先开展电子商务工作,县乡村三级12个服务站点建成投入运营,在京东、淘宝等国内大型电商平台设立“玛沁特色馆”,“玛卿白藏羊”“阿尼玛卿雪山•冬虫夏草”等本地农畜产品实现线上销售,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推广的“互联网+牧业”发展模式。

玛沁县以建设美丽玛沁,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重点,坚持环保宣传先行,充分发挥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,握指成拳、形成合力,努力营造“人人关注生态、人人保护生态”的良好氛围。结合“6•5世界环境日”,广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活动,引导广大牧民群众增强环保意识,自觉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空前高涨,“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”的理念已经成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。深化环保政务公开,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,不断提高群众对环保工作的满意率。落实基层护林员939名,初步形成了农牧民发挥主体作用,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并获得稳定收益的良性循环机制。继续支持和组织环保志愿者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,鼓励和引导公众和社会团体有序地参与环境保护。重点在大武镇、拉加镇实施城镇绿化项目,苗木成活率达到80%,探索出了在高原地区栽植苗木的有益经验。县财政累计落实六乡两镇环境卫生整治经费3709.47万元,持续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、“家园美化”、百日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等活动,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。

当前,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发展理念已深深扎根于玛沁干部群众心中,绿色发展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引擎、新支撑,全县各族人民正向一条机制活、产业优、百姓富、生态美的绿色发展之路奋力迈进。


公司简介
环保设备
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 工业烟尘处理设备 工业废气处理设备
工程案例
新闻动态
公司要闻 行业动态 最新公告
人力资源
人才理念
 
青ICP备17001317号版权所有:青海鑫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:18997231118 地址:青海省西宁市东川工业园区金桥路 36 号科技孵化大厦 9 楼
QQ在线客服浮动代码
 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